給創業者的迷途指南 ⏤ 降低創業風險,掌握三工具「越快失敗,越快成功」

作者:Kim

Kim 是現在基石的 Intern,在政大 MBA 打滾,喜歡探索各種事物背後的邏輯、見證新創們從 0 到 1 的過程。


九十%的新創之所以失敗,是因為做「沒人要的產品」。這無疑是所有創業者的惡夢,但是無論是賣服務,還是賣產品,如何讓市場乖乖買單?

「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、精實創業(Lean startup)、敏捷開發(Agile)」,這些名詞你可能聽過,卻似懂非懂、分不清差別,其實只要運用得當,這些工具不僅能幫助你倖免於創業面臨的高風險,也能提高團隊效率,有效領導。

 

一、「設計思考」,讓產品不再乏人問津

什麼樣的工具可以滿足新創公司需求,也能幫助老企業創新?「設計思考」是答案之一,它提供一個實用的思維框架,以五階段的流程,緊扣客戶痛點:

首先,透過訪談、市場調查,找出產品關鍵用戶、理解需求,再根據調查結果,定義「客戶問題」。接著在能解決問題的前提之下,透過腦力激盪、探索各種創意點子,創造「產品原型(Prototype)」、發展解決方案;最後透過「測試」,也就是讓產品落地實行,並且持續接收用戶反饋,加以修正。

想像十年前你想看一部剛下映的電影,下班後你走到轉角的百視達,結帳時忘記隔天要去參加朋友婚禮、後天父親生日要全家出遊,就這樣,忙碌的你完全忘記電影這回事,直到幾個禮拜後才想起來自己租的片不但還沒看、還要繳幾百元的逾期金。

後來有間廠商出現了,像健身房一樣收月租費,主打無租借片數限制、直接把 DVD 送到你家門口,甚至沒有逾期的問題,只要上網點點按鈕就可以租到電影!一段時間過後,DVD 變成線上觀看,推薦的電影也隨著你的喜好而有所改變,更酷的是,原本只是租電影的平台儼然變成了內容製造商,推出原創電影,還完全地打中你的偏好。

沒錯,這就是 Netflix 在數位匯流時代下打拼的過程,網飛成功的商業模式背後就是一連串的設計思考,讓網飛能緊扣痛點,從租借影片到內容製造,無所不包。

網飛的商業模式,就是設計思考的印證。流程中不斷強調「回饋」的重要,此舉能確保產品或解決方案,不偏不倚的打中市場需求、持續創新,且設計思考是不斷重覆的,像網飛隨著時間發展,開始運用搜集的客戶偏好資訊,自製內容、推薦系統,這些都是持續傾聽市場需求、反覆發想、測試下的成果。

二、低成本、高效率,講求速度的「精實創業」 

相較於設計思考,精實創業秉持高效率的實驗精神,強調開發「最小可行產品( Minimal Viable Product , MVP ),設立基本假設並驗證,目的在於縮短產品的開發週期、快速找出真正可行的商業模式;很重要的是,千萬別想著要很「完美」, MVP 的精神就是先推出一個成本低、但保有最重要產品特色的模型,進入市場測試。 

換句話說,「失敗」是精實管理的常態。透過推出 MVP ,測市場水溫、修正產品,或是發現市場不買單後快速「轉向( Pivot ,或稱轉型)」,唯有確保盈利能達目標,才開始快速擴展。

精實創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 Dropbox ,為什麼?因為他推出的 MVP  甚至只是一支影片。

早期 Dropbox 想賣一種工具,安裝以後把文件丟進去,就能在裝置上同步,聽起來很完美,但要達到絕佳客戶體驗,需要克服龐大的技術障礙,因為開發過程涉及如 Windows  , Macintosh , iPhone , Android 不同系統的整合,需要最優秀的工程團隊當後盾。試想如果你是 Dropbox 的 CEO,你有勇氣砸下重金開發數年,才發現市場其實不買單嗎?

此外,當時最大的困難是多數客戶「不知道自己有這個需求」,對文件同步毫無概念。面對一個沈睡的市場, Dropbox 急需用戶提供反饋(到底能不能賣?),於是一支四分多鐘的短片就此誕生。

一支簡單的視頻展示,讓 Dropbox 的早期測試用戶一夜間翻十五倍,從 5000 人增加到 7,5000 人,也驗證原本的設立的假設:市場是有此需求的。

對於在不確定性中闖蕩的新創者而言,與其交出精美的五年計畫,不如先簡單假設。畫出一張商業模式圖,寫下合作夥伴、價值主張、顧客關係、通路、資源、成本結構以及營收來源。確立假設後,用最無負擔的方式,創造具產品特質的 MVP ,驗證、測試和蒐集顧客的反饋,快速將新產品推陳出新,直至滿意。

儘管聽起來很容易執行,精實創業不如想像中簡單,時常遇到無法突破「視野」的難題。專家容易以自身的知識、經驗為真理,喪失假設驗證的精神;運用精實管理的創業者必須量化成效、衡量進展並據此做出決定,看似簡單,卻因與直覺相左而不易執行。

 

 三、態度致勝,「敏捷開發」的超強適應力!  

最後要講的敏捷開發,更注重的是團隊的應變能力。敏捷開發是一套源自於軟體開發的方法,以產品為核心,不僅強調較短的開發循環,也被用在專案團隊的調整、組織的變革。

例如,要讓組織更「敏捷」,能組成跨功能的專案團隊,讓熟悉成員專長的產品經理,將工作細分並定期檢視成效,而在產品經理得到反饋後,再規劃新版的產品規格,以此類推持續完善。

開發 QQ、微信、音樂視頻等各種服務的騰訊,就是遭遇組織溝通問題,最後實踐敏捷精神的最佳實例。

隨著產品線的增加,研發團隊、各業務單位規模成長,但人員變多卻導致訊息的溝通困難、無法即時同步導致風險增加,更影響到整體業務的推廣進度,這個超過四百件產品、三千多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大企業,業務橫跨廣、流程繁瑣,它是如何解決溝通低效的問題?

首先,騰訊自 2006 年起就開始引入敏捷開發,讓企業員工接受敏捷培訓,打造「Feature Team 」⏤ 以用戶為中心,號稱最小作戰單位的團隊。與傳統職能組織不同, Feature Team 由上而下以客戶為主,依照客戶應用需求不同而組成跨職能團隊,並且強調在實踐中快速迭代和交付。

怎麼說像是快速交付?像是 QQ 音樂每當遇到節日假期,就會組成專門的運營小組,把個別活動根據需求做獨立追蹤,以便做到快速響應。此外,在產品開發部分,像是手機 QQ,底下有其他業務如 QQ 支付或其他功能,則透過 Feature Team 在每個業務下設團隊,並進行跟蹤管理、迭代計畫,確保業務透明且項目一致。

騰訊在整個組織上,都實踐敏捷開發的精神,保持靈活度和適應性,根據研發情況和規模選擇最適合的小組。比起上述兩者,敏捷開發更像是一種「態度」,秉持不離使用者需求的精神,在開發過程中反覆修正。值得注意的是,「快」很重要但不是必須,「敏捷精神」更像是考驗團隊的適應能力,面對產品快速迭代時,有面對現實、重新挑戰的「敏捷」身手。

 四、不離「人本」,三者結合發揮綜效

無論設計思考、精實創業、或敏捷開發,三者的共通點都是「人」⏤也就是把「客戶需求」奉為圭臬。

不同之處在於,設計思考從「評估、定義、設計、原型、測試」各環節上皆以客戶需求為主,強調反饋並持續修正;精實創業則強調「有效率的失敗」,一開始就快速推出 MVP 測試市場,透過反覆實驗去收斂產品缺點;最後的敏捷開發,則更強調團隊管理,以及快速從經驗中學習的「態度」。

要結合三者,就是在前期找客戶痛點時,先用設計思考模式,廣納意見、調查研究,接著Brainstorming找出創意點子,而在執行解決方案時,採納精實創業「轉向、修正或堅守( Pivot, Patch, or Persevere)」的原則,量化、有憑有據的找出合適商業模式,同時,在建立產品原型的開發過程中,秉持敏捷開發的態度,培養團隊面對產品快速迭代的適應力,細分工作確立任務。

三項工具各有所長,也有許多相似之處,相信運用得當,避免盲點,必能幫助創業家在充滿風險的路上,自信倍增。


如果對我們的想法和文章有興趣,除了閱覽我們的 BLOG,也歡迎關注 基石創投 Cornerstone Ventures 粉絲頁,歡迎大家的留言和分享。

本文由 Cornerstone 的 Kim 撰寫,歡迎轉載與分享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