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TheFuture

我在基石的日子 – Intern 分享

Eden 是基石創投的實習生,就讀台大商研所,之前曾經在電商與物流新創實習,因為對於 digital startup 與研究分析有興趣而加入基石。喜歡音樂與文學。

一轉眼間就到寫心得文的時間了。

當初進來基石的決定是因為想找一個強調 problem-solving skills 的地方,同時也多看看職涯上不同的可能性。在加入之前,預想的收穫除了磨練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外並沒有太多想法,但沿路上實在遇到太多值得紀念也值得帶著前往下一站的 mindset & methodology:

  • What are the million-dollar questions?

在做研究的時候,基石給予實習生非常大的彈性。初期我常常興高采烈的分享些產出給分析師,卻在分享完後發現對於案子的推進沒有什麼進展。當分析師說出「我其實更在乎的是……」時,才會發現自己對於重要問題的掌握性還不足:可能是給的東西太瑣碎並缺乏統整性,有可能是給出 low prioritiy 的資訊,有時候是錯過了真正重要的問題。走錯了方向的話,當然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了。

在決定該不該投資案子時,每家創投的 investment thesis 都不一樣、每項條件的配比權重也都不一樣。市場、商業模式可行性、founder 每一個方向都有值得觀察的點。以市場而言,要怎麼以快狠準的方式抓到市場成長性的代理變數?要怎麼預期市場競爭者的可能動向?要怎麼知道市場可能的 end game 是什麼?最重要的事是,要怎麼在網路上雜亂的資訊中,挑選出最重要的 million-dollar questions?

我想這樣的 skillset 究竟不是一蹴可及,幸好有很多機會跟資源都可以幫助練習:每次跟團隊 first pitch 前的準備、每次跟 founder 的談話、每場可以參加的 demo day,只要願意思考的話,隨時都可以畫出大藍圖、帶著假說跟分析師討論。

  • What is your knowledge base and toolkit?

如果 million dollar questions 是指畫出地圖與目的地幫助找出問題,那麼 knowledge base 與 toolkit 就是一個人具備什麼樣的工具來幫自己建橋造路、抵達問題。

曾經我以為我已經算沒事很愛吸收商業資訊、新聞、各種 mental model 的人了,但近到基石之後才發現世界很廣闊,怎麼學都不嫌多。

以 VC knowledge base 而言,從 market sizing, unit economic, valuation 到 term sheet 要怎麼看,每個點都是需要被實踐才能貫通的知識理論。以思考方法而言,First Principle, Hypothesis Thinking 等等是我覺得值得一看的方法論;再來就是 startup 成長的各種模式與指標,因為自己剛好對這塊有興趣所以也看得很開心 (也寫了幾篇相關文章),吸收方式是各種 newsletter, axios (短新聞), substack 等等。

  • 理論與實際

Execution 的能力放在創投裡面,應該就是透過所有的工具畫出前往目的地的地圖,與如何快速透過 iterate 自己的想法,避開路上所有的障礙物,最終抵達目標。

搜集現有資訊,轉化成洞察,並了解檢測的意義 (為什麼要看這件事)、產生的影響 (會對投資人、新創產生什麼影響),再加上可以蹺動的 driver,思索下次如何繼續 iterate 是重要的基本思考流程,適用在分析市場、解析 founder 的對話、決定要不要投資,是我覺得在基石學到最好玩的事情。

在這部分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一切都感到懷疑的心態,不讓任何既存的印象影響到判斷。要如何利用手邊的資訊判斷真偽與準確性,驗證自己的假說?(直覺是種雙面刃:有可能離事實不遠但也有可能相差甚遠)

  • 態度影響人生

很感謝在基石遇到的大家,每次 founder 聊天、跟同事討論問題都讓我受益良多,也讓我真心愛上創投產業 (也學會怎麼做 expresso)。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的過程很辛苦、但也非常充實與快樂。接下來也要繼續前進了,相信基石待人處世的態度搬到人生中的每一站也是很實用的吧!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