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布蘭登觀點 057] Byebye 2020, Hello 2021 – 我的基石年誌

本週是 2020 的最後一週,下週開始就是 2021 年了。2020 年初,Covid 的出現就給了世界一個大震盪,許多創業者與投資人,也因為這樣的黑天鵝出現,必須要採取許多異於常態的做法,而這些異於常態的做法,也在 Covid 持續存在下,變成了我們的新常態。

高頻出差變得不可行

因為 Covid 的關係,各國之間往來的交易成本變得非常高,出國可能就要先隔離 14 天,回國又要再隔離 14 天,這樣一來一往,一個月就不見了。所以如果要出國,最好的投資可能就是在那個地方待久一點,將隔離的時間攤提下來後,就會比較可以接受。但這也就代表過去的高頻出差模式在 2020 年不可行了。

投資評估靠朋友/感覺?

對於投資人來說,如果你投資的標的是多國家的話,過去透過出差找案子、DD 的模式,現在就不可行了,特別是投資是一件特別需要人與人互動的事,透過人與人的互動才能夠真正了解團隊、市場與生意的本質。所以有些 VC 是在各個國家設有 Office 的話,那至少各個國家的 Office 可以獨立運作,持續尋求當地的好案子。但如果你像基石一樣,辦公室在台灣,想要看東南亞的案子,那很多人就會尋求當地 VC 的幫忙,甚至請當地的 VC 幫忙做當地的 onsite DD,然後進行投資。或者是有些 Ticket Size 小一些,風險是 VC 可以承受的,就算沒有見過面,有些 VC 也是會投資出去。

對於基石來說,我們還是認為能夠見到面,了解 Founder 的情緒、表情等,評估起來才會比較有個底,若要描述這個投資案的好或壞,有眼見為憑,也比較能有信心地說出來。所以今年大概看了數十個國外的案子,大概有四到五個案子真的做了深入的 DD,但因為沒有現實的互動,就差那最後的臨門一腳。

展望 2021,看來這樣的非常態已經是常態,也許就得要學習著嘗試用 Ticket Size 的調整、透過當地 VC 的協助 DD,進行遠距的投資。

創業者如何拓展新市場

對於創業者來說,過去拓展新市場是只要你準備好了,就隨時可以出發。但現在就算你準備好了,你必須要更有壯士斷腕的決心,你這一去,最好就是待個一年半載,才符合上述的時間效益。但第二點問題又跟著來了,除了台灣外,很多國家也都是在 Lockdown 的模式,你能夠在非 Lockdown 期間用的推廣方式,在 Lockdown 的期間可能不適用,例如團隊領導上,你就得要用許多遠距的工具,來讓團隊的每個人持續有好的產出;在業務拓展上,可能有很多客戶也都在家工作,你是很難碰到他的,或者是他們公司因為也見不到你本人,或者是彼此之間也較難溝通,有時候某些新服務的採購就會 Pending。

所以如果大刀一劃,在 Covid 前就已經有在多個國家部署的創業者,遇到 Covid 時,相較於那些還沒有去其他市場拓展的創業者而言,因為當地的團隊都有建立了,所以當地業務的拓展就比較沒問題。而還沒有出發的團隊,相對的門檻就會拉高。另外就是工作模式的調整,你必須先設想 Covid Lockdown 期間的生活模式是怎樣,得要用適合他的方式去做,這句話對於已經身處 Lockdown 的人是幹話,因為他們過去一年的時間,就身體力行地去做這件事情了。但我這篇文章寫得還是以台灣創業者為主要的讀者,也許你這一年還是在台灣市場打拼,或者是你有打算接下來往其他市場拓展,在你準備的期間,其實就得要先透過台灣市場模擬練兵。

以我們去年有投資的 USPACE 跟菜蟲農食為例,他們兩家都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時,都有做了市場拓展的第一步,但因 Covid 的影響,對外拓展的計畫就慢了下來。但他們選擇在台灣市場優化自己的作業流程、改善某些 Key Metrics (新創總是有很多可以再做得更好的地方)、甚至是試著可以 Remote Work。這些準備是為了你有一天其他市場門打開時,你已經有練了基本功,到時候可以少做一點事情,或是有多一點資源去做其他的適應市場的事情。

關於基石 2020 年的投資

投資是長期的關係維護

在上半年時,我們投資了 AsiaYo 與 Aiello 團隊 (團隊介紹可參閱基石網站)。什麼?兩家都是旅遊相關的團隊,那時候旅遊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,你們怎麼會敢投資旅遊相關的案子?

基本上我們跟 AsiaYo 的 CK 以及 Aiello 的 Vic 都認識一段時間以上了,在 Covid 前就對於他們的團隊、服務與產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了。有些案子可能是在 2019 年就在我們的 pipeline 上,我們剛好順順的 Cook 到 2020 年進行投資,雖然旅遊是重災區,但有一天他還是會回來的,投資本來就有風險,而且我們又是風險投資 (Venture Capital),有時候應該更能承受多一點風險。從股票市場的例子來想,也許這一段時間是他們的最低點,但如果能夠投資到對的團隊,未來應該會有更好的報酬。畢竟潮水退去後,能活下來的人,就有機會 Dominate 市場。AsiaYo 以及 Aiello 這一年來的掙扎與奮鬥,你可以透過連結的報導去了解。

SaaS 的特性與 Remote 拓展國際市場的適配性

SaaS 服務有時候只要設計得夠好,消費者是可以 Self-service 去使用你的服務的,或者是透過視訊 or online Demo 的方式也可以獲取客戶、線上 onboarding 客戶。如果從這樣的特性來看,也許 SaaS 服務跟 Covid 所造成的環境,就有那麼一點點的適配。雖然有些 SaaS 服務還是需要靠 Sales 去跑客戶跑出來的,但因應上述的 Covid 情況,也許也會需要做些調整。

在下半年的時候,我們投資了 GoFreight 與 Tresl (團隊介紹可參閱基石網站)。這兩家可以算是基石在 Covid 環境下的新嘗試,過去打國際團隊的市場,會以東南亞國家的團隊為主要 Deal Pipeline,但是 GoFreight 跟 Tresl 卻是第一天就是以北美與歐洲為主要市場的團隊,而且他們提供的都是 Enterprise SaaS 服務,也就是說有機會透過空軍與線上的模式,獲取客戶與服務客戶。這類的服務模式我認為是台灣軟體服務團隊,有機會嘗試著去打國際級或區域及市場的方式,我們也希望可以陪著 GoFreight 與 Tresl 學習與成長,然後把這一套模式也分享給其他台灣的 SaaS 創業者。

2021 展望

隨著基石的成員補齊,加入基石 Family 的團隊越來越多,希望打群架的效應可以慢慢顯現。創業本來就很苦,失敗機率也大,但如果有一個 Team 與一群人跟著走,也許可以讓你走得更長,更有機會成功。2021 年的市場還是會持續變化,我們創業的,就是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,這也才是恆常不變的道理。做好改變的準備,隨時去因應要到來的 2021 年,你回頭看,有這麼一群創業者相隨,那這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。

若覺得基石創投這類的文章有幫助,可以幫我們基石創投的粉絲頁按讚與關注,也順便幫我們分享給更多的創業者。


我是布蘭登,與 TP 一起管理基石創投。研究所時期對於網路創業與創業投資產生興趣,經過初創企業與大公司的洗禮,之後投入創投產業至今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