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-Market Fit、Founder-Market Fit 與 Founder-Investor Fit [布蘭登觀點 014]

Product-Market Fit、Founder-Market Fit 與 Founder-Investor Fit

Product-Market Fit 是很多人在談及新創時常用的詞彙,但你有聽過 Founder-Market Fit 與 Founder-Investor Fit 嗎?

基本解釋

從字面上解釋,三個的意思分別是:「你的產品跟市場是否合適,也就是市場是否需要你的商品」、「創業者自己跟他做的題目的市場是否合適,也就是你常聽有人說,這個人就是要吃這一行飯的那感覺」與「創業者跟投資人的相性 (缘份、性格) 是否相符」。

Product-Market Fit

當創業者知道了 Product-Market Fit (PMF) 這個詞之後,最常問到的問題是:我是否已經做到 Product-Market Fit 了?其實如果客戶給你的正面回饋會讓你忙個不停,某些程度你就達到了 PMF,例如:Server 爆了,訂單接不完,東西賣掉後庫存不足等。記得,有很多詢問並不一定代表你已經達到 PMF,使用者註冊後開始使用,甚至需要付費使用、掏錢把東西買走了,那才是真的。

Founder-Market Fit

創業者自己跟他做的題目的市場是否合適,這一點是我做為投資人,也會去觀察的一個點。如果這個 Founder 對於他要解決的問題,以及相關的市場有熱忱、有夢想、有 Insight,我會認為這個 Founder 比較有 Founder-Market Fit (FMF)。有 FMF 的好處,我認為因為他對這個市場實在太熱愛了,才有辦法看出某些 Insight,而且創業對於愛與熱忱的消耗其實很重,特別是你遭遇到困難與挑戰時,而這才是創業的日常。熱忱多一點的,至少比較有機會撐過這種消耗戰。

Founder-Investor Fit

創業者跟他的投資人是否相性相合,是非常重要的一點。一般而言,如果創業者接受了投資人的投資,那兩者的關係,通常都需要維持個 5-10 年以上,甚至更久。這就像是婚姻一樣,如果你找到一個跟你不合的人,你會過得很痛苦。這邊的合適並不一定是價值觀要一樣,因為太過一樣的價值觀,說不定在看事情上面會有盲點,但隨著創業者有的投資人越來越多,這樣的問題會比較少一點。但我認為的合適是觀念類似,能夠相互尊重,適時的給予協助,而非扯後腿。上述的描述好像就是我們想像中的賢內助。

投資是人與人關係的建立,並非只是金錢與股份的對價關係

上面三種 Fit,在我觀察創業者的過程中,都會是影響我投資決策的幾個面向。但我更看重人與人的關係,所以 Founder-Investor Fit 其實會是我快速篩選的一個方法。跟有些創業者聊了兩三句,可能會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,那就會大大的降低我投資的意願。因為我都會問我自己,如果我投資這個人之後,我能否全心全意的來協助這個創業者?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工作,不管你喜歡或是討厭他,你還是會像機器人一樣的執行,我會認為少了一些溫度,而執行的效果也會比較差。

而創業者在找尋投資人的過程,我認為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,你會不會半夜無助時,想要打給這個投資人,跟他聊聊你心裡的困擾,你願不願跟他分享你脆弱的那一面?或是更實際的來說,你與投資人接觸時,通常一間 VC 有許多的 Partner 或者是 Associate,如果負責看你這案子的人跟你沒有 Fit,有時候你也很難拿到該 VC 的投資,甚至有時候你找到不同的負責人,可能投資的決策會完全不同。

若覺得基石創投的文章很有幫助,也請你幫我一個忙,多多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,也 Follow 基石創投的粉絲頁,我們會持續產出各類文章跟大家分享。


我是布蘭登,畢業於台大數學系、商研所。與台大物理系、光電所畢業的 TP 一起管理基石創投 (我們是另類的理科創投?)。研究所時期對於網路創業與創業投資產生興趣,經過初創企業與大公司的洗禮,之後投入創投產業至今。喜歡 NBA 與音樂,特別是 R&B 與 Jazz。

The Future is Unwritten.

自己一人獨處時,腦中常常會有許多的想法與小劇場發生,大多時候許多想法就這樣消逝而去,有些則是變成布蘭登自己的觀點。後來覺得還是要把這些微小的觀察與想法記錄下來,才能夠知道自己這些年來思想上的轉變。於是除了 [創業者這樣說] 與 [VC 101] 外,我又新增了 [布蘭登觀點] 來記錄自己的想法,也跟大家分享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