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 D2C 電商?
所謂的 D2C 就是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提供產品與服務,消除中間商的商業模式,例如過去的品牌商,需要透過實體的通路夥伴,才能讓產品上架,讓消費者選購;如果要進入線上通路,往往需要透過 Amazon 這類的電商平台或者是其他的 Marketplace,讓消費者進行選購。不過這類仰賴其他通路夥伴的做法,往往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,就是你比較難掌握消費者的行為與偏好。例如消費者是怎麼想的,如果透過實體通路夥伴銷售,他們比你更有機會當面跟消費者互動,得到反饋;如果你是透過其他電商平台販售,電商平台自己可以知道消費者的瀏覽行為、購買與回購狀況等,這個都是你比較難獲得的。 透過 D2C 的電商平台,賣家就有機會從平台上獲取更多第一手的客戶資訊,特別是像 Shopify 這類的開店平台,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1.75M 的賣家使用 Shopify 作為他們 D2C 電商平台的開店工具,相較於 2019 年底約 1M 的賣家數,已經有 64% 的年成長率,也因為有這麼多的使用者,也吸引了更多開發者圍繞 Shopify 平台開發更多的應用程式,例如基石投資的 Tresl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比較有名的 D2C 電商如 Casper (線上床墊銷售) 與 Away (線上行李箱銷售) 都是在近十年類開始崛起的,主要也是伴隨著各式各樣數位化服務的成熟,也讓這類的商業模式變個更加可行。如何讓 D2C 生意變得更好:善用幾個關鍵指標 Key Metrics
D2C 本質上也就是個電商生意,所以過去電商所關注的指標,也會是 D2C 電商需要關注的重要指標。但加上上述的 D2C 特性,賣家有機會掌握更多消費者資訊,而更近一步的你就有更多的關鍵指標,讓你了解營運的狀況,以及可以優化之處。行銷活動 (廣告、EDM、自然流量) → 轉換率 Conversion Rate → CAC (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) → AOV (Average Order Value) → MRR (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) → Margin → Churn rate (Retention Rate) → Net Revenue Retention → LTV (Life Time Value)上面我列了一連串的 Key Metrics,我先說明裡面的思維為何,後續再個別介紹每個指標的意義。 一開始你可能透過自然流量、行銷活動 (例如廣告、EDM、Social Group) 等渠道獲得流量,經過一定的轉換率 Conversion Rate,而變成了訂單,如果你是花錢才買到的這筆訂單,那你就可以算出這筆訂單的 CAC (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) 是多少。將所有的營收除以訂單數,你就可以算出每筆訂單的金額是多少 AOV (Average Order Value);如果你是用訂閱制的商業模式,你的客戶會每個月付錢給你,那你就可以觀察每月持續性收入 MRR (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) 有多少;而這些收入,扣掉你的相關成本後,你能拿到的毛利 Margin 有多少;隨著時間演進,你當初獲取的這一群客戶,有多少流失了,Churn Rate 是多少,反過來看,有些服務是看你的客戶還留下多少,就會觀察客戶留存率 Retention Rate;如果是訂閱制或者是 SAAS 類的服務,營收相關的還會看 Net Revenue Retention,也就是這一期的用戶之後的營收貢獻跟他們期初相比,是增加還是減少;最後考量客戶的貢獻度以及他們的留存率,你大概可以計算出這個客戶的終身價值有多少 LTV (Life Time Value)。
Conversion Rate:
轉換率,在不同的 Funnel 中,就會有不同的轉換率定義,這邊最粗略的來看,就是轉換成訂單的轉換率,例如你讓 100 個客人進到你的網站中,最後有 5 個人真的買單付錢了,那這轉換率就是 5/100 = 5%。CAC:
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客戶獲取成本,你買到這個客戶需要多少錢,所以最簡單的算法,就是將你的行銷預算,除以你這些錢獲得的 Paying Customer,你就可以知道你每一個客戶花多少錢買到了。這邊有幾個小細節提醒,第一、你可以根據你的 Business 特性,或是你監看 Business 的需求,可以將這個公式調整成符合你的需求的。例如有些團隊會將業務的薪水也放進去,因為 CEO 認為業務的薪水也是獲取客戶的成本的一種。或者有些人會將分母直接拿當月的所有客戶數 or 訂單數來計算,但這類的計算我認為比較不像 CAC 的精神,因為其中的 Acqusition 比較像是獲取新客,而非舊客,所以你當月的訂單可能混雜了新舊客,那個這指標就不那麼 CAC 了,但如果你認為你的舊客戶也是需要被「獲取」回來的,那也可以這樣計算。第二、分子的獲取客戶我自己習慣的定義是「付費用戶」,這樣比較務實,你花多少錢,買到了多少付你錢的客戶。有些人會把獲取客戶定義成「下載我的 APP 的用戶」、「註冊我服務的用戶」等,這當然也可以,但最終你都是得要看他們能否付錢,我會先用最嚴格的定義去看,能否轉成「錢」會是個重點,如果後續需要優化,我才會再往下拆解指標。第三、許多人會將 CAC 跟 CPA 搞混,詳細的定義可以看 Andrew Chen 的 blog 有詳細的說明,簡單的分別法就是,CAC 是最大範圍的客戶獲取成本,但 CPA (Cost Per Acquisiton/ Cost Per Action) 有可能是大範圍的定義,但也可能只是其中某一個步驟的獲取成本,例如 CPA 對於某些遊戲 APP 來說,可能就是用戶下載安裝的成本,但從有下載安裝到有課金付費,中間可能又有些轉換率,一轉換後,可能才是我們原先定義的 CAC。AOV:
每筆訂單的貢獻金額,你可以將營收除以訂單數,就可以知道 AOV 是多少了。如果是訂閱制或者是 SAAS 的服務,這個詞我們比較常用 ARPU or ARPPU 的觀念來看。MRR:
通常使用在 SAAS 跟訂閱制服務,也就是你每個月恆常會有多少的收入,一般而言只要服務夠好,這類 SAAS 服務的好處就是,你不用每個月去找客人,過去的老客人在下個月還是會繼續付錢給你,所以這個指標可以讓你知道,你的服務每個月大概可以有多少營收進來。如果要再細分,我會建議觀察 New MRR,也就是當月新增的 MRR,這就代表了你這個月的努力,將新的客人找進來,提升你整體 MRR 的水位。所以原本的 MRR 比較像是 Accumulated MRR 的概念,他就是一個整體的水位高度,但 New MRR 則是一個當月流入的新營收。Churn Rate/ Retention Rate:
我自己習慣將 Churn Rate 用在留存度比較高的服務中,例如訂閱制、SAAS 這種客人比較不會跑走的服務,將 Retention Rate 用在那種客人留存度比較低,也許好幾個月才回來一次的那種服務。但我認為這個是一體兩面的指標。Churn Rate 的意思就是你有多少比例的客戶流失了,Retention Rate 則是有多少比例的客人留下來了。這邊有很多不同的定義跟用法,有些人是看當月流失了多少客人,除以整體的 User Base ,計算出當月的流失率;有些人則是用 Cohort 的觀念去看每一期獲取進來的用戶,在之後的每一個月或是每一季還留下多少用戶。Net Revenue Retention:
這個指標也是 SAAS 類服務才會用到的指標,意思是你當初獲取的那一群客戶,在你之後觀察的期間,還能貢獻多少營收。例如你在某一個月獲取了一群客戶,他們的 MRR 是 100 元,第二個月可能有些客戶就流失不用了,整體的 MRR 剩下 95 元,那 Net Revenue Retention 就是 95/100 = 95%,也就代表這一群客戶只有當初貢獻度的 95%;反之如果你向他們 upsell,他們升級到更高費率的 Program,或者是買了更多的 Account 去使用,在某個月他們整體的 MRR 貢獻是 300 元,那 Net Revenue Retention 就是 300/100 = 300%,這可能代表的是,你的客戶黏性很夠,而且越待越久後,就會花更多錢,這樣的指標對於老闆來說,可能就會是個好的指標。當然每個月來看的話,金額一定有增有減,但最後的總數除以當初他們的 MRR 貢獻,就可以知道這群客戶有沒有變好或是變差。LTV:
客戶終身價值,這個數值也是有很多公式可以計算,你也可以因應你的商業模式去計算最適合你的 LTV。例如:你獲取到一個客戶,他的 AOV 是 100 元,你的毛利率是 30%,一般客戶長期的每月 Retention Rate 就是 20%,你估算他的生命週期是兩年,那他的終生價值可能就會是 100 (第一個月的價值) + 100 X 20% X 23 (後面 23 個月的價值) = 560 元。這時候搭配你的 CAC 來看,如果你的 CAC 是 600 元,那這就是個虧本生意,代表你從這個客戶身上一輩子都賺不回來,但如果你的 CAC 是 200 元,那可能就賺的回來。有些人會再更近一步去算,那個 100 元不是你真正能賺的,你是有成本在背後的,要把成本扣除可能才實際一些,所以就會把毛利率也計算進去,所以他終生能帶給你多餘的價值就是 560 X 30% = 168 元。那這時候再拿來跟 CAC 比就會精準一些,原本以為 200 元的 CAC 是會賺錢的,但扣除掉成本後,客戶的 LTV 只剩下 168 元,那 200 元的 CAC 就是賠錢的。 上面提供了幾個 D2C 服務比較重要的 Key Metrics 給大家參考,如果你是在經營這類服務的創業者,我會建議你還是要持續去觀察這些指標,才有機會讓你的生意越做越好,把好的地方維持,不好的地方找方法改善,才不會矇著頭做生意。上面提到的 Tresl 其實就是提供更多自動化的工具,讓你去監控這些重要指標,甚至還有更多更細化的指標讓你進行日常的優化,甚至也協助你將後續的行銷溝通,做更自動化的串接,如果你的平台是設立在 Shopify 上的話,強烈建議你可以使用 Tresl 的服務看看,你就會有真正晉身到 D2C 電商的感覺,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數據,來讓你的生意更加成長。 如果對於 Key Metrics 有興趣,可以參閱下面幾篇文章:[布蘭登觀點 009] 透過管理報表來看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
[布蘭登觀點 032] 從數字找細節
[布蘭登觀點 042] 創業者的每月健檢報告 – Key Metrics 範本
[布蘭登觀點 064] 透過模型試算來發現你以為的你不是你
[布蘭登觀點 053] 如何有系統的推動 Enterprise Sales – 3 – 與管理報表的結合
建立與利用管理報表突破 1-100 的挑戰
培養看透真相的能力:單位經濟分析
若覺得基石創投這類的文章有幫助,可以幫我們基石創投的粉絲頁按讚與關注,也順便幫我們分享給更多的創業者與投資人。
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我是布蘭登,與 TP 一起管理基石創投。研究所時期對於網路創業與創業投資產生興趣,經過初創企業與大公司的洗禮,之後投入創投產業至今。